美国可以在人力资源和创新力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与他们的高等教育,国家创新文化,甚至教育体系都完全脱不开干系。
虽然在整个的“人才竞争力”排名中,英国和美国排名第三和第四(连续第四年),但美国的大学排名第一位,英国则是第二位。大学的排名对一个国家的人才竞争力至关重要,虽不是全部要素,却是扎实的基础。
如同德国人培养数百万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师,美国文化几十年如一日推崇创新力,这种对创新思维的推崇和尊重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教育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从幼儿园便开始了,只是在大学这一人才培养最后一站效果更加显著。
其次,是美国政府的资金扶持。这点依然是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紧密挂钩的。
当白宫开始考虑是否要削减教育研究经费时,很多有识之士立刻反对,称这样会直接有损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我看到密歇根大学校长,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成员马克-施莱赛尔(Mark Schlissel),专门为此写的一篇专栏文章,称“高校毕业生并非仅是大学的产品”, 国家为此要负责任。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U.S.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是一个民间的学会,智囊团。这个机构很有趣,他建立于1986年,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提升美国的产业竞争力,组成人员包括企业高管,大学校长,以及一些研究机构。这个学会的重任就是确保美国在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全球领先,保障美国的人才库。
施莱赛尔认为,美国拥有如此强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感谢丰厚的国家津贴。美国对研究人员以及研究计划都有十分严格专业的审核。最好的以及最有希望的想法都会得到资金支持。
例如,美国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产业,基本就是靠联邦政府的科研基金才发展起来,而且至今依然在依靠基金的资助,才让很多大公司以及新兴小企业受益,直接促进就业,激发创新能力。医学,食品和健康方面也都不乏类似的案例。
其次,美国的大学也会享受很多的研发津贴,这些津贴中甚至会有一部分是用来补贴学校的运营费用的。从学校的日常开销,到实验室建设,包罗万象。
从2002年开始,密歇根的三所公立大学孕育出210家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将高校公共资金孵化出的技术转化为市场能量。当高校传授技艺和最前沿科技的同时,美国的公共资金必须要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之后还会有很多公共基金提供研发以及就业,甚至创业机会。这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第三,美国的教育鼓励学生要准备好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工作,要适应一个国际化的社会。这是我认为难等可贵的一种教育和就业文化,对于美国大学和企业的国际化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所以,美国的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在学习如何和其他国家以及种族的同学进行团队合作,等到他们毕业,这种包容度和沟通技巧就会延续到工作中,甚至让他们在服务客户,以及日常与人沟通中都可以游刃有余。
例如,Facebook美国有2.2万名雇员,其中15%的雇员都是海外移民,这是美国科技公司中外籍雇员占比最高的,但整体数目并不是最高的。苹果,IBM,微软和亚马逊这些美国科技公司都雇佣大批的海外人才。
美国的开放程度,除了对外资直接投资的吸引度很高之外,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国际学生的比例高低,甚至学生性别的平衡性,对移民的开放和接待程度。之前我也经常思考美国的创新能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但还没有将这么多看似“无关”的指标考虑在内。
此处还要补充一条,即美国的最大竞争力是容纳了全球的知识和技艺,专注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才让美国从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甚至到领导人才都一应俱全。体现在经济上,就是企业创新,企业家精神,以及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高校网络十分强势,高等教育平均水准很高。相反,职业培训就没有那么强势,这一点是北欧国家的强项。
时间:2024-11-27 13:30~16:30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8号威斯汀酒店五层
时间:2024-11-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丰路500号洲际办公楼7楼 贵宾会议室
时间:2024-11-28 13:00~16:00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205号尼盛广场1006室
时间:2024-11-28 14:00~17:00
地址:瑞吉酒店3楼6号会议厅(长沙雨花区沙湾路运达中央广场)
时间:2024-11-29 09:30~17:30
地址:广州澳星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