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归国后只想要岁月静好,却被评为“胸无大志”

2018-03-20
供稿人:总部网络Elaine
分享:

别人结账都是用支付宝、微信支付

喝水都是纯净水或者烧过的白开水

而自己购物时还习惯性的拿出银行卡

喝水时打开水龙头就接了准备直饮

 ......

 

这样的表现一看就是从国外归来不旧还不适应国内生活方式的朋友。这种不适应不仅仅发生在生活的小细节更多是在于价值观的差异上。

 

在国外你可以是一天只工作三四个小时的修理工;早早就嫁人做家庭主妇的年轻妇女;还有只想要经营好自己的农场,每周有啤酒可喝,每年有球看就满足了的农民...

 

 

这样“岁月静好”的人生,在西方很普遍,但在中国,如果你说你想开一个小卖部“岁月静好”,那下一秒就会被鄙视为“胸无大志”。

 

国人的观念中不容许你留在社会的“底层”。你必须在“该”结婚的年龄结婚,不然就是不正常,必须在“该”生孩子的年龄生孩子,不然你就是自私。如果你有高学历但是只愿意做一个平凡的农夫就会被鄙视。

 

回国后边界消失

 

最近,一名在国内生活多年,最终却选择回国发展的华人回国后就遇到了种种冲击和不适应。

 

在欧洲生活多年,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中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30多岁的“中年人”,年龄只是数字,不存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的所谓规范,而婚姻亦只是选项,并非人生的“标配”,一切都不应偏离那个终极的召唤: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一切都是围绕“我”发生的,“我”可以自由地思考、决策、行动。最重要的是,没人会来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冷暖自知。

 

可一回国,这种“边界”消失了,身边出跳出无数嗡嗡作响的声音试图占领你的头脑、争夺对你生活意义的阐释权。

 

“看看身边还有像你这么大还不结婚的吗?”

 

“你去过很多地方,有很多经历,但又有什么用呢?我告   诉你,在国内你要实际点,你在外面这几年已经错过很    多上车的机会了。”

 

“你已经30岁了,快被95后淘汰了。”

 

“你怎么还在做媒体这么没钱途的事情啊……”

 

这些声音往往来自熟悉的亲人、朋友和社交圈。

 

观念被评为异类

 

在国内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自己是个“少数派”,被外界一次次置入“框架”中去审视和评判(judge),虽不至于说价值观动摇,却也在精神上跟外界反复地对照、拉扯与冲突中,耗费掉了大量的心力和激情。

 

但在欧洲,完全不存在“跟外界对抗”、“守住自我”这些防守环节,一切都是打开式的,不管你做37岁的单身青年还是文学女博士,没人有兴趣评判。

 

在国内,主流社会存在着根本性的实用主义和现世主义倾向,就是了除了能够带来权力、金钱、社会地位的实际事务,世间没有什么超越性的价值值得追求,如审美、情感、体验、意义。一个例子就是,所有家长都让孩子去学金融、理科,千万别学文科、艺术。

 

这种绝对、单一的价值系统,否认个体有自我定位、自我阐释的权利。

 

如果你能够挣得十分,就不应该只要五分,不要问代价是什么,不要计较开不开心;只要你跟我们不一样,你就像个怪物,会活得很惨。

 

而在欧洲的沙龙聚会上,大家通常对艺术家、作家、学者、设计师、记者等职业颇有好感,因为这些似乎是需要创造力、“不是谁都能干”的一个行当。

 

自己在欧洲时常聚在一起的朋友遍布各个行业,有做设计的、管理仓库的、在酒吧调酒的、开纹身店的、做程序员的、在公司做行政的,当然还有做金融的和无所事事的,没人关心对方在各自行业里的成就、前景和收入,大家都随意地聚在一起分享时间、见闻和笑话。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从事着我们看来很“平庸”的工作。可他们都幽默聪明,活得开阔自由。

 

更重要的是,无论他们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对他们正在从事的职业抱持着真挚的热情,都从中发现了无尽的价值和意义感——无论是利他、快乐、自由还是个人成长。

 

活在“底层”在国内是不被接受的

 

当欧洲30岁上下的年轻人还在恋爱、换工作、旅行和探索自我时,国内的同龄人却终日活在焦虑和忧惧中,担心房子供不下去、换不了新车、孩子上不了名牌小学、职位有天被更年轻的世代或机器人取代。

 

而换成国内,从事一些“不那么挣钱”的职业,就会被当做“社会底层”。

 

成为底层会怎样呢?会被歧视、侮辱和践踏。

 

在欧洲,你大可选择做一个快乐自由的普通人;但在国内,连所谓中产精英们都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生怕脚下一滑掉落了阶层。

 

 

自己一位远房亲戚,夫妻二人在上海有两套房、刚换了新车、小孩进了市中心的公立幼儿园,月费200块。可他们仍纠结而不安地活着,比如好友去美国生了第二胎,比如是否刚把孩子送进月费一万的国际幼儿园—— 已经跟孩子无关了,纯粹是成人世界的“明争暗比”。我过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比别人好。

 

而欧洲人本能地从“我”出发,崇尚参差多态的幸福路径,而国人的意义和幸福感似乎都仰赖于外界的认证和比较——“我”不是目的,而是被审视的对象;“过得好”不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是能否跟大多数人一样,最好还能形成碾压性的优势。所以欧洲移民不失为一种转换生活方式的方法

 

价值观差异,这就是很多华人选择留着国外的真正原因。

 

如果您对希腊移民信息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澳星移民官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

 

热门视频

more>>

最新活动

more>>

热门国家

more>>
    自助移民
    自助移民
    移民费用
    移民费用
    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TOP
    TOP
    添加微信